小麦在4月底5月初前后进入抽穗扬花生长阶段,这正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也是病虫害多发的时期,同时,多地每年在这个时期多出现下雨天气。持续降雨少日照天气,处于扬花期的小麦容易感染“赤霉病”。小麦赤霉病,也被称为“烂麦头”、“麦穗枯”等,它不仅能引起小麦白穗、瘪粒而减产,而且还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,人畜食用感此病害的麦粒后,容易出现眩晕、恶心、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。近期,多地出现了持续强降水天气,抓紧落实小麦赤霉病防治关系到麦粒能否保产增收,农民朋友不可忽视。下面,重点介绍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、症状及规律、防治措施,以及抽穗扬花期的田间管理等4方面内容,以供农民朋友参考。一、小麦赤霉病的病发症状及规律1、病发症状。小麦赤霉病,是由镰刀菌属多种真菌引起,从小麦幼苗期到抽穗期均可为害,但多出现于抽穗扬花期,病发后主要造成小麦的苗枯、茎基腐、秆腐、穗腐等症状,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。当小麦扬花抽穗阶段感染此病害后,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,然后渐扩大至整个小穗,致使小穗枯黄。若田间湿度较大时,病斑处会产生一层粉红色的胶状霉层。后期麦穗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即病菌子囊壳,造成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或粉红色的霉斑。小穗发病逐渐扩散至穗轴,造成被害部以上的小穗最终形成枯白穗。2、病发规律。小麦赤霉病在7℃以上即可发生,土壤含水量大于50%即可形成子囊壳,气温高于12℃形成子囊孢子。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,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,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。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以上降水天气,就能引起小麦赤霉病的流行。总的来说,连续3天降雨,雨量超过12毫米,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达80%以上,就为赤霉病病菌的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。二、小麦赤霉病的病发原因1、田间菌源充足。不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病害发生影响较大,尤其是能在稻桩丛中越冬的小麦赤霉病。南方地区多以小麦、水稻进行连作,上一茬粮食收获后其秸秆留在地里,而在下一茬耕种过程中,直接在整地的时候将作物秸秆翻压于地下或什么都不处理。这样的话,带病秸秆未从田间移除,使得赤霉病菌源残留于田间,然后在这些病残体上形成的子囊壳成为初侵染源。小麦赤霉病在田间积累,菌源基数增多,使得小麦赤霉病日益严重。2、气候条件适宜。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,该病害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抽穗扬花阶段的气候条件。一般来说,各地的小麦品种以中、早熟居多,抽穗至扬花多出现在4月中下旬5月上旬这段时间里,而此时正是南方的清明雨水季节。统计发现,小麦赤霉病高发流行的年份,大多是抽穗扬花期内持续多雨少晴的气象条件适宜赤霉病发生。这样的雨水天气,无疑为小麦赤霉病的暴发创造了有利条件。3、防控措施不足。伴随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,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。赤霉病防治属于技术性强、劳动强度大的工作,如果防治适期拿捏不准、用药不对路、防治次数不够,那么防治效果就难以保障。比如,一些农户防治赤霉病仅用药1次,但现有的防治赤霉病的杀菌剂药效一般能维持10-15天,而小麦赤霉病自抽穗扬花期到乳熟期都能被病菌侵染发病,其间隔长达30余天,因此大发生年份防治一次难以起到有效防控的目的。另外,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、流行性病害,如果不分片区适时统一防治,而是一家一户分散进行,其防治效果也不会很好。三、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1、农业防治。(1)科学选种。选用抗病性较强的中、早熟品种。(2)适时播种。根据当地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,反推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。如果扬花期天气多晴天,则按往常播种时间适时播种;如果扬花期多雨天,则适当延后播种时间。比如当地在4月底5月初常年多雨天气,那么适当将冬小麦播种期后延至10月底11月初,以错开扬花期的持续阴雨天气,从而降低赤霉病发病概率。(3)合理施肥。建议采用配方施肥方案,适当增加磷肥、钾肥施肥比例,严格控制氮肥施加量,否则可能会导致小麦植株盲目生长,保证小麦长势健壮,提升小麦的抗病害能力。2、化学防治。小麦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,采用“见花打药,雨前预防,雨后控制”方法,在小麦长抽穗扬花期分2次对穗部喷雾防治,其效果较好。可每亩使用80%多菌灵超微粉50克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-克兑水喷雾防治,间隔7-10天后再次喷药。如果感觉喷多菌灵药效不理想,也可采用苯醚甲环唑药物倍液、戊唑醇0倍液,并按照说明书兑水喷雾防治。四、抽穗扬花期的田间管理1、适量浇水。浇好孕穗水和扬花水,在小麦扬花15天后土壤含水量低于15%时,适当浇水以确保小麦正常灌浆,在没有明显的旱情时,应适当控制浇水,以避免小麦头沉遇风倒伏。2、合理追肥。对于土壤肥力较差、叶色发黄的麦田要以促为主,及时结合浇水亩追尿素5-10千克,以防止小花退化,提高结实率。在灌浆初期叶面喷施0.2%-0.3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,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每亩喷50-60千克,间隔7-10天再喷1次,若喷后24小时内下雨则补喷1次。3、虫害防治。这个时期主要防治病虫对象以蚜虫、小麦吸浆虫、小麦粘虫等。可每亩使用50%辛硫磷乳油-毫升,加水5千克,并拌细沙土25千克,然后顺垄撒施,撒后及时浇水。以上就是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、规律、防治措施,以及抽穗扬花期间的田间管理。对于近期的持续雨水天气,农民朋友不能掉以轻心,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治,为保产促收提供保障。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
http://www.jtwfh.com/xmgx/15205.html